您好,欢迎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导航_中心院区 >非手术科室 >急诊医学科 >正文

他让死神却步
时间:2021-04-02 作者: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点击量:0
本文刊于2014年4月1日《联合日报》A3版

为了病人,他精益求精;为了科室,他敢于担当;为了急诊、重症医学事业,他勇于探索。他用行动践行着“珍爱生命,救死扶伤,忘我工作,大医精诚”的誓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他就是无套输出18岁学妹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李云,一位倾心于医学事业,为救死扶伤不懈努力的奋进者。
今年3月28晚,正准备休息的李云,突然接到电话,要求他立即赶往济南市一家医院参加紧急会诊。当面对眼前的患者时,有着多年抢救无数濒死患者成功经验的他,心里还是不由地紧张起来:宫外孕引产术后出现的严重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症,白细胞高达2万多,血氧饱和度只有70%,血压低到30mmHg,无尿,还不时喷射性咳出粉红色血沫……情况十分危急。李云迅速制定了抢救方案,调整升压药、随时抽血气,并立即转到济南中心医院ICU,给患者用上了最先进的高频震荡呼吸机。
  3天后,记者在医院看到病人已脱离了危险,这是一位26岁的漂亮女性。她的丈夫激动地语无伦次:“幸亏李主任抢救及时,晚一步我的家庭就没有了。”一脸倦意的李云悄悄告诉我们,病人情况乐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她不仅可以完全康复,而且还能做妈妈。
  今年51岁的李云,是神经科学博士,也是山东大学神经科学硕士生导师。曾留学美国,他是山东省重点特色专业——无套输出18岁学妹急救创伤中心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危重病医学专家,对各种危重病的诊断、抢救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目前担任山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委,山东省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分会副主委等职。从1997年任重症科副主任开始,他带领他的团队不知疲倦地战斗在与死神搏斗的战场上,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个生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他丰富的学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赢得了业内的高度评价。
  2012年11月,一位姓林的28岁女患者,在进行引导下异位妊娠穿刺注药杀胎术并急症腹腔镜下右侧宫角妊娠切开取胎术过程中,因死胎物质过敏造成过敏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术后40分钟出现胸闷、恶心、呕吐,心率120次/分,血压80/50mmHg,血氧饱和度80%。患者反复出现心率、血压下降及室颤,多脏器衰竭(意识障碍,呼衰,心衰,急性肾衰,严重肝损害),之后,2天之内还出现了心跳停止达8次之多的险情。李云接通知后,凌晨3点钟驱车赶到医院进行抢救,并组织了重症医学科医疗、护理骨干和有关科室专家组成的治疗团队,经过1个多月曲折、辛苦的系统治疗,病人衰竭的各个脏器逐渐恢复,思维清晰,康复出院。省内知名专家表示,如此危重、复杂的病例能够救活,堪称奇迹。
  从医近30年里,李云创新形成了省内领先的重症急救模式,还一手创建了济南中心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并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科成为省内重症急救的一支重要力量。他还非常重视重症、急救人才的团队建设,多年来始终把对年轻医师业务培训当作重点来抓,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分层次培训,积极推荐技术骨干到国内外进修学习,使科室形成了高学历、高水平、科研与临床兼优的、适应现代重症医学发展的人才梯队。
  李云不仅有着高超的医术,同时还有高尚的医德,他时刻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不论高低贵贱,以挽救生命、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天职,行医近30年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他从不收受病人“红包”,本文开头介绍的病例中,患者的丈夫就拿了一叠钱,一定要李云收下,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李云一如既往地婉拒了。与其相对应的是,他无数次收到了病人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李云还在近年来诸多重大医疗活动中做出重要贡献。在SARS肆虐时,在7.18济南发大水时,在甲流和禽流感爆发时……他都战斗在最危险的第一线。因为他的忘我付出和骄人成绩,李云荣获了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十佳医生”、“山东省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并荣立三等功。最近,他又被推荐为2014“中国医师奖”和“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候选人。
  作为急救医学专家,李云感到,生活中人们的急救知识不够普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至少让人们学会一套“心肺复苏术”,一旦我们身边出现心搏骤停的病人,即可及时地抢救,为生命复苏争得宝贵时间。他说,其实很简单,只要记住几个关键点:让病人平躺、解开领口、清除口中异物;施术者双手同面上下相叠交叉,用掌心按压胸骨下端,手臂垂直用力,幅度要超过5公分,频率在每分钟约100次,不间断进行,直至病人有了自主呼吸。
  在临床抢救中,李云还发现不少慢病患者,因过度关注药物的副作用而随意停药改药而发生致死致残的情况,如高血压患者出现偏瘫、脑溢血等。他说,医患之间要有充分的信任,医生从专业角度替病人选择适合的药物,患者只要遵医嘱就好。最怕的就是听信街头广告、使用所谓秘方、偏方,这些没有经过国家批准的药物才更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