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导航_中心院区 >非手术科室 >消化二科/肝病科 >正文

服用退烧药变成“小黄人“,“人工肝”治疗肝损伤效果好
时间:2021-04-02 作者: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点击量:0

国庆长假这几天,市民刘先生来到无套输出18岁学妹复查肝脏功能,结果显示转氨酶、凝血功能都正常了。他高兴地说:真没想到两个月之前,我这么严重的肝损害现在能恢复的这么好!

吃下“退烧药”,变身“小黄人”

 

时间回到今年8月中旬,四十多岁的市民刘先生因受凉发热用了几天 “退烧药”以后,不知怎么的变成了“小黄人”,皮肤、巩膜、甚至小便都是的,这可把他紧张坏了,赶紧来到无套输出18岁学妹就诊。

无套输出18岁学妹消化二科/肝病科主任张淑红在接诊检查后发现,刘先生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数值严重偏高。张淑红介绍,胆红素升高就是刘先生变成“小黄人”的直接原因,他的病情经消化内科专家初步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

“入院后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我们发现刘先生还是一名乙肝患者,并且大量饮酒史二十多年,合并存在酒精性肝病,再顽强的肝脏也经不住这么多重的打击啊。”张淑红告诉记者,经过医院内科保守治疗,刘先生病情越来越重,出现了食欲差、全身无力、精神萎靡、粪便颜色变浅等症状,总胆红素也是继续升高。

 

通过对刘先生的影像学检查显示,他的胆道系统没有梗阻,粪便化验结果显示他不仅肝细胞损伤严重,而且肝内小胆管破坏严重,胆汁淤积在肝内,无法排泌到肠道。“患者病情危重,如果不能迅速扭转病情,必将会有生命危险。我们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给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张淑红说。

 

张淑红介绍,刘先生在接受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后,病情就得到了有效逆转,胆红素开始下降。第二次治疗后,PTA升至正常范围。经过三次人工肝治疗后,刘先生的粪便颜色转为正常,食欲也明显改善,精神状态也好多了,肝脏功能相关指标逐步改善,经过六次人工肝治疗后,刘先生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顺利出院。

30岁小伙10年“酒龄”

导致肝衰竭

“人工肝”治疗让他改变人生

 

30岁的小王(化名)今年四月因肝衰竭被送到无套输出18岁学妹就诊。“小王(化名)虽然年龄仅30岁,但是已经喝酒10年了,而且这十年间天天喝酒没有间断。” 张淑红介绍,由于小王(化名)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因肝病去世,他自认为无法逃脱肝病的侵袭,就天天喝酒不出去工作,最终导致早期肝衰竭。

张淑红在为他全面检查后,建议家属为他做“人工肝”治疗。小王(化名)9岁失去父亲,母亲一个人把他拉扯大,因为怕为本不富裕的家庭造成更大负担,小王(化名)拒绝配合治疗。在母亲的一再坚持和劝说下,他终于答应配合治疗一次。“在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后,小王(化名)的各项数值发生了明显的下降,效果非常好。”张淑红介绍,小王(化名)得知治疗效果这么好,也有了信心,继续配合治疗,不足半个月就顺利出院。出院四个多月后,小王(化名)来医院复查,肝脏各项数值基本恢复正常。“最近小王(化名)来复查,告诉我们他已经不喝酒了,而且也找到了工作和女朋友,这次治疗真的改变了他的人生。” 张淑红说。

 

据了解,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人工肝,是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的体外支持系统,其治疗机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作为肝移植前的桥接。

据了解,工肝治疗主要是针对肝衰竭的病人,还有一些病人为了等待肝移植,作为一个过渡的治疗。人工肝的治疗原理和肾脏透析是一样的,但是它和透析又不完全一样,肾脏透析清除的主要是针对水溶性的中小分子,而“人工肝”主要是清除脂溶性的中大分子。

张淑红介绍,作为人工肝治疗,它一方面是清除体内毒素,减少毒素对人体直接损伤,另一方面减少毒素对肝脏间接损伤,最重要的一点还会通过肝脏的再生的原理,利用这一段时间让肝脏休息一会儿,让肝脏的再生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常吃药的人注意了!

药物肝损伤,后果很严重!

 

“这次患者刘先生病发,跟使用退烧药有关系,也跟个体差异有关,造成了药物性肝损伤。”张淑红介绍,药物性肝损伤在我国还是呈一个上升的趋势。药性肝损伤分两种类型,一个是固有型的,一个特异性的,固有型是药物本身对肝脏有损伤我们能够预知,比如化疗药等。而特异性的药物肝损伤是不可预知的,有的患者有个体差异或与免疫能力有关,还可能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据了解,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 ,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迄今仍缺乏简便、客观、特异的诊断指标和特效治疗手段。“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临床药物种类繁多,人群不规范用药较为普遍,应用各种药物等较为随意。”张淑红介绍,医务人员和公众对药物安全性问题和药物肝损伤的认知尚不够,因此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据悉,目前已知全球有 1100 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某些生物制剂等。国内有报道相关药物涉及传统中药(23%)、抗感染药(17.6%)、抗肿瘤药(15%)、激素类药(14%)、心血管药物(10%)、非甾体类抗炎药(8.7%)、免疫抑制剂(4.7%)、镇静和神经精神药物(2.6%)等。国内报道较多的与肝损伤相关的药物有何首乌、土三七,以及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疾病的某些复方制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