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导航_中心院区 >非手术科室 >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简介

无套输出18岁学妹重症医学科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科室面向济南及周边地区开展急、危重病的临床救治工作,本着“生命至上、患者至上”的原则,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危重病患者的生命,受到社会普遍好评和信赖。
科室目前开放床位30张,开展了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支持技术、人工肝(DPMAS)、体外模肺氧合(ECMO)、床旁血液净化、重症超声技术、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气切技术等先进的重症诊治技术。主要收治严重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各种中毒、重症感染、重症胰腺炎、顽固性心衰、重症脑血管疾病、各种休克、复合外伤、外科围术期等危重患者。
科室现有医师共13名,护士60名。在科主任司敏教授的带领下,科室获得国家、省部级奖3项,济南市科学技术二等奖6次,济南市科学技术三等奖7次,获得局级以上重大、重点课题13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SCI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科室注重对外学习交流,曾先后派医护人员到美国、意大利和新加坡等国家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医疗救治水平。
近年来,科室医护人员在各级技能大赛中频获佳绩,并取得山东省、济南市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等优异成绩。2020年科室多名医护人员积极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活动,并获得国家级及省、市级表彰。
 

查看更多>>
出诊信息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科室动态
查看更多+
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医学科连续应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抢救突发急性危重症患者
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医学科连续应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抢救突发急性危重症患者

近日,无套输出18岁学妹中心院区重症医学科(ICU)应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技术,成功抢救了两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危重症患者。这两例患者的快速康复展现了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在免疫介导的神经损伤性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和价值。

半年前,吉林省51岁的刘女士(化名),曾因一次重度感染后格林巴利综合征在重症医学科应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后痊愈出院。近日,刘女士在“感冒”后出现复视现象,因为自己之前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史,所以这次刘女士及家人高度重视,也异常紧张,急忙到中心院区就诊。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但刘女士的病情进展迅速,很快出现四肢无力、呼吸困难,完善脑脊液检查后确诊为少见的再发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出现进行性加重呼吸衰竭,病情危重,立即转入ICU进一步治疗。

重症医学科主任司敏主任医师紧急组织全科进行了病例讨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明确,制定治疗方案:连续三次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后序贯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治疗方案,同步给予呼吸机支持、营养支持、早期康复治疗、感染及血栓并发症防治等综合治疗。刘女士病情很快好转,经过8天积极治疗,成功脱离呼吸机,全身肌肉力量逐渐恢复,转入神经内科普通病房行下一步康复等治疗。

61岁的赵先生(化名),前些日子在“受凉感冒”后出现手脚麻木现象,像戴了手套和袜子,次日即出现双上肢乏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来我院中心院区就诊后收入神经内科病房。入院第二天,赵先生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诊断为快速进展的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咽-颈-臂变异型),因病情进行性加重立即转入重症医学科。患者转入ICU后出现呼吸衰竭,呼吸频率超过35次,不能自主咳痰,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治疗。赵先生病情进展快,患者本人和家属内心十分焦急,作为医疗组长的曹崇峰副主任医师迅速带领团队医护人员确定治疗方案,患者虽然为少见的咽-颈-臂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但发病机制为免疫介导的神经损伤是明确的,血浆置换可以直接清除导致神经损伤的抗体,比较免疫球蛋白起效更直接,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在目前血源紧张的背景下比单膜血浆优势更加明显。毫不迟疑,医护团队紧急给病人进行了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共四次),呼吸机支持、营养支持、感染及血栓并发症防治等综合治疗同步进行,同时加强心理疏导,鼓励病人,安慰家属。赵先生在入住ICU 6天后,成功撤离呼吸机,四肢肌力开始恢复,病情明显好转后转回神经内科进一步治疗。住院十天后,赵先生重新站起来了,赵先生及家人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知识科普】格林巴利综合征及DFPP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急性免疫介导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以快速进展的肌肉无力及感觉异常为主要特征。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在发病前4周内常见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包括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寨卡病毒或其他病原菌感染,疫苗接种,手术,移植等。该病一般急性起病,单相病程,大部分的患者病情在2周内达到高峰,几乎所有的患者病情均在4周内达到高峰。弛缓性肢体肌肉无力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核心症状。多数患者肌无力从下肢向上肢发展,数日内逐渐加重。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以面部或延髓部肌肉无力常见,且可能作为首发症状就诊;少数有张口困难,伸舌不充分和力弱以及眼外肌麻痹。严重者出现颈肌和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困难。部分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少数患者可出现复发。大部分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病情在2周内达到高峰,继而持续数天至数周后开始恢复,少数患者在病情恢复过程中出现波动。多数患者神经功能在数周至数月内基本恢复,少数遗留持久的神经功能障碍。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病死率3%左右,主要死于呼吸衰竭、感染、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对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免疫治疗可缩短病程,改善症状。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和血浆置换(PE)。本文所述的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即属于血浆置换的一种。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属于血液净化技术中的一种,是在单膜血浆置换技术基础上将分出的血浆应用二级膜进行二次滤过,能迅速并选择性地清除血浆中的致病因子,再将弃除致病因子后的血浆和血液有形成分一同回输给病人,仅仅需要补充少量血浆或者少量血浆代用品,甚至可以不补充血浆进行血浆置换。这种新型治疗模式可以极大地节省血浆用量,同时也减少了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在临床上应用具备非常好的安全性,可以广泛用于免疫介导的多发性神经病(以格林巴利综合征为代表)、高甘油三酯血症型重症胰腺炎、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治疗,特别适合于现在血制品非常紧缺的形势。



【巾帼榜样】讲述泉城巾帼榜样故事——司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部署要求,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任务,市妇联联合市档案馆、市委党史研究院、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共同开展寻找“泉城百位巾帼榜样”,充分挖掘宣传在党的百年历史中,闪耀在泉城大地的巾帼榜样和感人故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妇女群众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实承担起新时代的新任务,进一步弘扬济南女性四种优秀品质,争做巾帼先锋,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巾帼力量。


司敏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21.jpg


司敏,无套输出18岁学妹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不畏辛苦工作中时刻冲在最前面,作为科室的带头人,她是团队的主心骨,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毫不犹豫请缨去最前线,带队去湖北黄冈顺利完成救援任务,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司敏长期从事急危重症临床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初,作为无套输出18岁学妹重症医学科负责人,同时又担负济南市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和医院抗击疫情专家组副组长的重任,她几乎24小时连轴转,吃住在医院,全身心投入到一线防控工作中。

2月15日,司敏成为山东省第十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率队出征湖北黄冈。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30张床位的重症监护病房就是她和队友们的战场。带领全体队员克服重重困难,不计得失,不畏生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医疗救治工作中。

司敏积极团结队员,发挥团队多学科优势,全力救治危重患者71人。应用机械通气、床旁血液净化等重症技术成功抢救危重患者,其中既有90多岁的老奶奶,也有90后的护士,通过一人一策、分类治疗,使重症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持久的陪伴、耐心的倾听、细心的抚慰使患者重建战胜疾病的信心。那位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21岁女护士,病情一度十分严重,情绪也曾十分低落,司敏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她,每次查房都要抱抱她,下班后也通过微信和她聊天,鼓励她开导她,陪伴她一起度过最煎熬的日子,直到最后她康复出院。

司敏关心爱护每一位队员,提高队员院感防控意识,时时处处关注医疗质量安全和院感防控,对突发意外事件如可疑暴露等妥善果断处置,圆满完成医疗救治工作的同时,确保全体队员零感染零意外。

作为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第二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司敏还积极组织党员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她一边承担着医疗救治工作、和队员一起轮值白班夜班,同时积极参加支部会议和主体党日活动,增加组织凝聚力,火线发展新党员,彰显了一名优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肝脓肿患者命悬一线,多学科全力救治后重获新生

近期,巨大肝脓肿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张先生,经过我院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的精心治疗后,痊愈出院。离开医院前,张先生满含激动的泪水与医生护士拥抱,这场面感动了医护人员,也感动了其他患者家属。

前段时间,65岁的张先生住进了重症医学科病房。他有着长期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硬化病史,近2年查出糖尿病,从未规律诊治,为了给工作繁忙的儿子照看孩子,半个月的发热伴腹痛,他一直是强忍着。救护车将其送到我院时已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有严重的急性腹膜炎,体温超过39℃,呼吸频率超过42次/分,生命体征不稳定,腹部CT显示左肝有一巨大的不规则脓肿,影像学考虑发生破裂可能,病情十分危重。

11.png


虽然重症医学科时常收治各种重症感染的患者,但如此复杂的脓肿伴整体状况极差的患者却不多见。面对危重的病人和焦急的家属,重症医学科主任司敏主任医师立即带领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在严密的监测下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给予积极的抗感染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为患者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由于患者病情严重而且就医时间延迟,各种治疗措施都要考虑到患者已有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脓毒症休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缺氧和呼吸衰竭进行性加重,整个医疗团队及时给病人进行了呼吸机机械通气。这是一场责任和医术的比拼!由于忙于抢救,直到晚上8点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大家才陆续下班回家。

为了使张先生的病情尽快好转,以曹崇峰副主任医师为组长的医疗团队在48小时内为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术和腹腔穿刺引流术,第一时间明确了致病菌为厌氧菌中的脆弱拟杆菌,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和多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患者的发热和休克病情逐渐得到控制。

住院期间,张先生肝脏的脓腔共引出300ml左右的脓液。因为肝脓肿位于膈下,患者双侧胸腔发生感染性和反应性胸腔积液,积液量增长速度快,且压迫症状明显,已造成双侧肺不张,经胸腔穿刺引流治疗,患者的胸腔在三天内共引流出1500ml积液,住院第五天,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医护人员及时为患者撤除了呼吸机和气管插管。

随着抗感染、胰岛素控制血糖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的进行,患者的胸腔、腹腔和脓腔引流管陆续被去除。两周后,患者转入消化内科病房进行下一阶段的治疗。经过后续消化科和内分泌科医师的精心治疗,患者的肝脓肿治愈,肝硬化和糖尿病病情均明显好转,血糖平稳达标,顺利出院。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院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精心调整治疗方案,从医疗护理到患者的营养摄入、睡眠状况都给予了全方位的关注,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生命。无套输出18岁学妹重症医学科是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又是济南市脓毒性休克诊疗精品特色专科,其诊疗水平值得广大重症感染患者及家属信赖,张先生的顺利康复彰显了重症医学科的实力。

12.jpg

13.jpg

      介绍:肝脓肿是细菌、真菌或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若不积极治疗,死亡率可高达10%~30%。肝脓肿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细菌性肝脓肿占比超过80%,阿米巴性肝脓肿约为10%,而真菌性肝脓肿低于10%。当有发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寒战、乏力的时候,都要怀疑肝脓肿可能,特别是没有呼吸道症状的时候,尽快完善B超、CT或者磁共振检查,一般可确定。严重肝脓肿可以并发休克、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对于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和牙周疾病口腔卫生差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科室风采
查看更多+